① 复习主题:透析深悟: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宗旨和指导思想;比较思考: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入洞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原因。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自研自探环节 合作探究环节 展示提升环节•质疑提升环节
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略内容、时间 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30分钟)
板块一:知识梳理与整合
1、研读教材P62—P68,查阅《政治生活》,自主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宗旨和指导思想,重点分析党的三种执政方式,并自我完成《步步高》中《主干构建•精要概览》中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政治点并尝试当堂识记。
2、认真圈阅《步步高》中的“考点突破”并独立思考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知识点。
板块二:知能转化 典例导悟
结合板块一复习成果,查阅《步步高》,深入研究我国政党制度的相关内容,并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1、探究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从历史角度来说:
(2)从政党和政权关系来说:
(3)从现实国情来说:
(4)从实践来说: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正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5)从形势发展上来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的进程,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怀疑、削弱、否定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2、探究问题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此部分在《步步高》P88的核心知识点,并抓住关键字词,尝试完成下列的内容)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 7 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指导原则。2010 年 10 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召开各种座谈会、专家咨询会和论证会,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对国务院编制的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讨论修改。规划纲要草案于 2011年 3 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讨论,根据代表和委员的意见作了 38 处修改。3 月 14日全国人大闭幕会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高票获得通过。
结合材料,分析“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
3、探究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区别 解决问题
基本
内容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核心、精髓、本质 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联系
4、探究问题执政理念: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原因、要求在《步步高》P89的勾画圈点。
①两人小对子:
相互检查自研成果,分享各自“生活体验”,
重点讨论:比较党的执政方式
(2分钟)
②五人互助组:
小组进行讨论,联系生活中的“实例”
重点讨论:a.梳理党的基本知识;
b.中国共产党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因。
(3分钟)
③十人共同体:
组长主持,确定展示方案,参照展示议题,分派好任务,同时进行组内预演,准备精彩展示!(10分钟)
【展示单元一】
核心解读:详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确立的相关知识点,要求语言精练、有条理并体现专业性。
②典例分析:“人民群众最讲实际。你干得好,他就鼓掌;你干得不好,他就有意见。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眼睛向下看,多为老百姓办些实事,当好人民的勤务员。”这段话表明中国共产党( )
①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要把民主执政作为执政的基本方式
③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党的执政方式决定的
④要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展示单元二】
核心解读:按照总分总方式比较分析中国共产党三大执政方式,强调重点;
拓展延伸: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及其三者间的区别;
典例分析:讲解探究2中的内容。
【展示单元三】
核心解读:按照总分总形式从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易混比较:比较党的指导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区别。
典例分析:讲解《步步高》P89的命题点3.
【展示单元四】
知识解读: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梳理党的执政理念,可举例说明。
讲解勇闯知识关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