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a) 市场经济的含义。
b) 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c) 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4、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
【问题情境】
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1、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
2、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即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
(1)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由于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禀赋不同,导致优胜劣汰,使资源向效益好的企业集中。
注:第(2)(3)两个作用是通过促使生产者提高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强调了资源在同一部门中不同企业间的优化配置。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即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见考点解析)
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1、自愿:反对强买强卖。
如不合理搭售违反自愿原则。
2、平等:交易双方身份地位平等;交易双方机会均等。
如“霸王条款”就违背机会均等原则。
3、公平:商品必须明码标价;商品质量必须合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交易双方的双赢。
如欺诈性价格、劣质商品就违背公平原则。
4、诚实信用:完全按照合同履行;提供合格商品。
①诚实信用的必要性
A、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经济的治本之策。
B、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精神,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原则。
C、诚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D、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减少道德失范,营造良好的社会 备 注
1、市场机制就是在价格、供求和竞争这三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发挥着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竞争,价格在供求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图解]
2、比较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市场主体自发追逐利益→可能导致盲目竞争、不当行为和两极分化。
盲目性:分散经营→盲目决策→一哄而上(下)→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滞后性:闻价而行→事后调节→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