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道教迅速发展。北宋,儒学家们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体系——“理学”。回答1~2题。
1.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历程中( )
A.隋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B.隋唐时期,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C.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
D.两宋时期,西方近代思想文化不断传人中国
解析:秦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明清时期,西方近代思想文化不断传入中国,故A、B、D表述均错误。
答案:C
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联系上述材料,不难看出(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始终具有先进性 ③中华文化包容性强 ④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渐趋淡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故①可选;儒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故③可选。②中“始终”说法有误,④中“渐趋淡化”表述不妥。
答案:C
3.下图是我国云南纳西族地区沿用了十多个世纪的文字——东巴文字。东巴文字
①是纳西族人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是纳西族文化的见证 ④是文化中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