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解析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10月月考(201410)】D1 E1 25.(28分)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再次引发了公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面对当前的环境污染,一地或一人很难“独善其身”。政府、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每个公民也要行动起来,少开车、少用一次性物品,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
(1)运用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怎样才能让我们拥有“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12分)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在治理环境污染中应如何作为。(16分)
25.(1)【知识点】本题考查宏观调控、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答案】(12分)①运用经济手段,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促进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4分)(若回答“运用财政、税收等政策,引导企业经营者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也可)
②运用法律手段,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法规,并依法打击破坏环境的经济违法行为。(4分)
③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采取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调节和管理造成环境污染的经济行为。(4分)
【解析】第一问:考查宏观调控的措施,考生可以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进行分析,注意结合材料。
【思路点拨】宏观调控主要手段:①经济手段: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②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③行政手段: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