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顺治元年到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一千文左右波动……之后几十年里,银一两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导致“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出现的原因是 ( )
A.资源稀缺,供不应求
B.国家管制,流通减少
C.西方侵略,白银外流
D.滥发纸币,银贵钱贱
答案 C
解析 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银价激长。
2.清朝官员曾与外国使者拟定一条约草案:
该草案达成于 (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可判断此为南京条约的内容,故A正确。
3.陈旭麓先生曾说过,“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在西方一般是指封建时代),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中世纪”喻指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
B.中国“被轰出中世纪”的事件是鸦片战争
C.中国走不出中世纪的重要因素是自然经济和专制制度
D.“被轰出中世纪”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