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课标Ⅱ卷)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的特点。各高校以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为指定教科书与文化部举办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教育,构建适应新中国政权的意识形态,故选A项。B项中的“全党”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并非其主要目的;D项中的“全新形式”表述不当。
答案:A
2.(2013·安徽卷)从1950年到1959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 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纳提炼和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人均年龄的增长,学龄儿童的入学率来看 ,我国教育和卫生事业有所发展。A虽然也有道理, 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尚未完善,排除C。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取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所以排除B,选D。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