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山西诊断)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解析: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学术文化事业严重偏离了“双百”方针,故A项说法错误。
答案:A
2.(2014·开封调研)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下对“双百”方针理解正确的是( )
①旨在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形成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③促进了新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 ④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A.①② B.① 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中国文艺政策“双百方针”的全面理解。中等题。“双百方针”是指针对文学艺术创作上“百花齐放”,在学术研究上“百家争鸣”,因此起到了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的作用,促进了新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1956年,新中国欣欣向荣,不存在限制,也就无所谓②的“思想解放”;在过渡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已经确立,④错误。答案为B。
答案:B
3.(2013·哈尔滨六校调研)“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的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A.春天喻指伟大新中国的诞生
B.文艺学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而非“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