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大纲全国卷)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 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
A.增加货币发行量 B.扩大政府开支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D.增加政府税收
解析: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缩减开支,加大企业与市场的联系,C项符合要求。
答案:C
2.(2013·安徽卷)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解析:②时段是1970年至1980年,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的局面,即出现“滞胀”现象,故A项正确。“新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故B项错误。C项发生在①时段。D项不符合当时美国的经济政策。
答案:A
3.(2012·海南卷)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的出现。反法西斯战争接近胜利与丘吉尔败选没有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赢得了选民的支持,故B项正确。1945年7月英国与苏联是盟友关系,丘吉尔当时并没有强烈反苏,故C项错误。英国大国地位衰落并非丘吉尔 导致的,故D项错误。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