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 产生发展是高考的长效热点。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高考命题要求学生既要看到洋务运动对近代化的促进作用,又要看到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民族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高考试题一般从通史的角度综合考查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2.高考试题往往要求考生区分不同阶段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要求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期等阶段特征及与中国的民主革命形势、进步社会思想、社会生活的变 迁的联系。
1.(2013·北京卷)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解析:材料反映出洋纱行销甚广,南方各省几乎没有不使用洋纱的地区,故D项分析正确。A项洋纱洋布并不是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项完全曲解了材料,C项内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答案:D
2.(2013·四川卷)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19世纪4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60年代,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兴起。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思想走向成熟并推动戊戌变法的开展。综合三者,可知答案为D。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