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真题实战演练: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真题实战演练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二轮复习
  • 教材版本人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653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4/12/9 16:48:44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从古代对外政策和经济政策入手探讨中国和西欧历史走向不同的原因。
明清政府实施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几乎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而同一时期的欧洲国家则积极开展海外贸易,进行了殖民扩张,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这种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反差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高 考命题的热点。高考考查有以下几种形式:引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着重考查这一政策的影响;结合中外形势的对比考查明清海禁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探究明清时期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引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考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探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现实问题立意,考查中国古 代商业发展的相关内容。
中国古代商业起源很早,发展历程艰难曲折。中国古代商业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高考注重考查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史实、成就,并与一定时期思想文化相联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社会的进步,建设小康社会。
 
1.(2011·课标全国卷)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根据图示可知,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货币不相同,这实际上反映了南北朝 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南北朝时期南方开始开发和发展;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河西走廊地区因为丝绸之路商业较为发达,岭南地区经济处于刚开发时期;C项使用绢、帛作为货币可以说是黄河流域丝织业发达的表现,但绢、帛作为货币材料有其本身的弱点;D项准确地反映了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和铜币使用情况。
答案:D
2.(2011·北京卷)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 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 业贸易往来频繁 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北京在战国时期是燕国的国都,发现韩、赵、魏的货币,说明②③正确。辽宁、吉林和内蒙古在战国时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发现燕国货币,说明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①正确。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A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