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陕西质检)“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故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答案:D
2.(2013·江西联考)古代某法规定,亲属相容隐,亲属之间相互告发会导致其丧失继承权。这说明该法( )
A.鼓励亲属之间纵容违法行为
B.立法保护家庭人 伦关系
C.注重消除亲属之间的隔阂
D.以财产继承权作为维护家庭关系的唯一纽带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法律,意在考查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A错误在“鼓励”,C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错在“唯一纽带”,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2013·江苏南京、盐城一模)《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 .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