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 A
【解析】 注意时间“1918年”及相关信息“危急”,据此判断出当时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余粮征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把粮食、石磨都”抢走,这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
3.(2014·滕州)1920年冬,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这意味着当时列宁认识到了( )
A.农民群众思想认识的落后性
B.国内外局势的严重性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
D.农业集体化的片面性
【答案】 C
【解析】 1920年冬苏俄正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期间,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遭到农民的反对,故选C项。
4.(2014·宁德)列宁说:“从物质、经济、生产意义上来讲,我们还没有走上社会主义的‘入口’。”为达到这个“入口”走向社会主义,苏俄( )
A.发表《告俄国公民书》 B.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关键信息“列宁为使苏俄走向社会主义而实行的政策”,据此符合题意的是实行新经济政策,B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这一政策的特点,故选B项。A项不符合走向社会主义这一条件,C、D两项是斯大林在位时期实行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