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章节测试
  • 教材版本岳麓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152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4/12/9 16:02:29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
1.“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上述现象只能发生于(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 D
【解析】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时原产美洲的甘薯等开始在我国种植。
2.《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下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上看,清代使用的生产工具仍然是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这反映了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3.(2014·珠海)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 。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答案】 B

【解析】 “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促进了经济作物的种植,这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故选B项。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