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4课
一、选择题
1.《周礼·考工记》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其中“金”指的是( )
A.黄金 B.铁
C.青铜 D.钢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的出处和材料中的信息“钟鼎”等可得出结论。
2.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说:“煤则各处有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材料中“礁”作为燃料始于( )
A.汉 B.北宋
C.南宋 D.明
【答案】 C
【解析】 这里的“臭者”是指含挥发物较多的煤;“礁”就是“焦炭”。本题创设新情境,实际问的是我国最早用焦炭冶铁出现在什么时候,综合所学可知,C项符合题意。
3.古代常以衣着区分身份,普通百姓称为“布衣”。诸葛亮《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当时“布衣”的主要衣料是( )
A.丝 B.麻
C.毛 D.棉
【答案】 B
【解析】 丝和毛不可能是“布衣”的主要衣料。南宋时棉花种植从广东、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棉纺织业成为产棉区主要副业;元朝棉纺织业中心在松江地区,黄道婆学习黎族先进棉纺织技术后又改进工具;明朝政府推广植棉,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棉布成为人民的主要布料,中心仍是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