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1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章节测试
  • 教材版本人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278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4/12/9 15:01:33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6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2014·西安一中)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这反映了汉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
 A.海禁                                                B.抑商
C.奖励农耕                                           D.整顿吏治
【答案】 B
【解析】 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材料中“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表明汉初政府实行抑商政策。故应选B。
2.(2014·天津)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
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答案】 A
【解析】 明清之际我国的最基本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B项是明末工商皆本思想,C、D两项也都表现出对工商的一定重视问题,只有A项认为农业是根本,而工商是末业,所以答案选择A项。
3.(2014·济宁嘉祥一中)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导致陶煦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根源应该是(  )
A.重农抑商政策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的繁荣
【答案】 C
【解析】 材料大致反映说,当时人们的一个观念认为:金银财宝,遇到火灾等灾害马上会失去,只有土地,不管怎样的灾害不会有意外。所以有钱的如士绅、富户,一般的手工业者、商人、官府胥吏有了钱以后,都会马上置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要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行分析,故选C。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