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评价
1.演变
(1)建立:秦朝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建立。
(2)巩固: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发生“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3)完备: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趋向完善。
(4)加强:宋初针对藩镇割据问题,采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措施,中央集权日趋加强,中央与地方的斗争中占据绝对上风。
(5)强化: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置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2.评价
(1)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防止分裂割据,有利于抵御外国侵略,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有利于维护国内政局的稳定,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③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如修筑长城、兴修水利等。
④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消极作用
①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③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④闭关锁国,盲目自大,限制了中国和世界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