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2.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 )
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社会主义性质
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力:“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3.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该观点表明( )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4.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你给该评论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