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洛阳期末)《资治通鉴》记载了唐代宰相刘 之的名言:“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天子之命)。”这体现了唐代 ( )
A.政治制度的民主进步性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C.统治中枢的分权制衡性
D.皇权独尊地位有所削弱
2.从中外朝的设立到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变化,说明中国古代中枢政治体制变迁的规律是 ( )
A.内廷机构不断放大、外迁与疏远
B.机构变动频繁,造成冗官冗政
C.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斗争长期化
D.皇权不受约束,君臣关系复杂
3.有史书记载某朝代政治制度时说:“计财之任虽三司之职,日生烦务、常程计度、簿书期会,则在有司:至于议有系于军国之体、事有关于安危之机,其根本在于中书、枢密院,非有司可得而预也。”材料反映了该朝代 ( )
A.中枢部门根据行政的程序环节分工设立
B.中书、枢密院掌控国家最高决策权
C.三司、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权力相互掣肘
D.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