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吉林省长春市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6金币 立即下载
3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3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新课标地区
  • 文件大小483 K
    上传用户xiaoxiao@126.com
  • 更新时间2010/1/27 10:12:30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和词体发展
    “知人论世”是中国传统文论史上最常见、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自孟子提出“知人论世”以来,人们在观照文学时,往往把作品、社会、人作为密切相关的三个要素。就词学理论而言,宋人扬绘的《时贤本事曲子集》是现存最早的词话,其中收录了林逋、范仲淹、欧阳修和苏轼四位词人的本事。尽管该词话并没有对词人、词作进行过多品评,但是在宋代大量词人中仅选取这四家,并以“时贤”来命名,足见扬氏对“人”的看重。由此也可以看出,词学理论其实在一开始就被打上了“知人论世”的烙印。从词学发展历程来看,“知人论世”这一文学批评模式一直贯穿在词体的演变过程中,并且与“词体诗化”以及“推崇词体”等理论思想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
    当词仅作为遣兴、娱乐的工具的时候,它与人、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而在词学发展早期,以“知人论世”来论词,把词风与人格等同起来,显然是有很大局限性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知人论世”说是儒家文学观念的阐释与发扬,其中的“人”带有深刻的儒家烙印。与诗、文比较起来,词是极具特质的文学体裁。自晚唐五代词体确立以来.词便被视为艳科,这使其不可避免地带有轻软艳丽的娱乐色彩。“诗言志”、“文以载道”是儒家的传统文学观,以儒家思想为精髓的“知人论世”说在诗文批评中影响深远,然而词学批评中,尤其在早期词作大多未脱当行本色的时候,“人”、“世”与“词”之间经常存在着一种错位与矛盾。不考虑词体的特性及词体的发展背景,仪以儒家的观点来衡量词人、词作。往往有失公正。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