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判……建隆四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职掌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其中“守臣”一定不是( )
A.州牧 B.知州 C.转运使 D.节度使
2.(2013·西昌质检)“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材料中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A.春秋战国 B.西汉初年
C.唐朝末年 D.北宋时期
3.(2013·长沙月考)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
A.隋朝、唐朝、唐朝 B.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 D.隋朝、唐朝、北宋
4.北宋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理财富国之法 B.整军经武之法
C.育才取士之法 D.整顿吏治之法
5.范仲淹是儒生军将,庆历新政失败后曾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治军颇有成效。民谣称“军山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里的“西贼”是指( )
A.契丹 B.西夏
C.金 D.农民起义军
6.史载,辽太宗耶律德光曾诏令契丹人“授汉官者从汉仪,听与汉人婚姻”。对此诏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辽统治者因俗而治的理念
B.体现了辽严格保护契丹的政策
C.促进了辽“蕃汉分治”制度的深入
D.促进了契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