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皇帝宝座 D.祖先牌位
【答案】D
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由于宗是一个会意字,所以这个字的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含义,题干中说 表示宫室屋宇,所以“ ”就有可能是摆在宫室屋宇内的祖先牌位,再结合我们平时所提到的祖宗、宗法制、宗庙等说法,就可以确定该选D。皇帝出现在秦朝,铁制农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故排除掉BC; 表示宫室屋宇,兵器象征战争,而战争不可能在“宫室屋宇”下进行,故排除A。
2. 读下面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
元
|
明
|
清
|
高层政区
|
|
州
|
|
行省
|
布政使司
|
省
|
统县政区
|
郡
|
郡
|
州
|
路、府、州
|
府、直隶州/州
|
府、直隶州
|
县级政区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州、县
|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答案】B
考点:政区层级的调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区层级的调整的目的一定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绝对不是促进了地方自主性,所以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一定是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3.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首辅权力失控 C.内阁取代六部 D.君主集权加强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