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汉初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必要性 B. 商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制
C. 工商业资本流动冲击等级秩序 D. 商人的土地兼并加剧农民流亡
2.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述道:“人聚于乡而治,聚于城而乱。聚于乡则土地辟,田野治,欲民之无恒心不可得也。聚于城则徭役繁,诉讼多,欲民之有恒心不可得也。”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是
A. 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 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 市民阶层争取自身权利 D. 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3.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里说北京城“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聚于燕”,“远方异域之人不避间关险阻,而鳞次辐辏,以故蓄积为天下饶”。从中可以看出北京城是
A. 边塞城市 B. 工商城市 C. 消费城市 D. 军事城市
4.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据此可知清初
A. 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 B.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 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 D. 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