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单元 第三十二讲
1.(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解析:选B 审题关键是瞄准“理论的共同之处”及进一步准确把握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并结合所处时代科学发展的特点综合分析理解。
2.(2011·海南高考)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 )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解析:选D 注意关键词“普遍接受”“常识”等关键词,可以判定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故选D项。从关键句“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可见不仅是从“实用角度”,排除A项。科学素养作用还很小不能等同于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排除B项。C项错误明显,排除。
3.(2013·四川高考)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 )
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宗教信仰自由
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
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