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 第三十一讲
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4·威海模拟)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 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指定的决策是( )
A.“科教兴国” B.“985工程”
C.“星火计划” D.“两弹一星”
解析:选D 由“20世纪50年代中期”“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可以判断应选D项。
2.(2014·乌鲁木齐模拟)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
解析:选C 人造卫星是属于太空航天方面的成果,A、B明显不相符。D项时间较晚。故C正确。
3.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解析:选A 本题依据时间信息来排除。A项说法正确,B项“②时期”说法错误;C项“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说法错误;D项“⑤时期”说法与史实不符。
4.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解析:选D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重工业基础薄弱,所以在教育上充分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