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4·嘉兴测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对该内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提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B.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
C.明确了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
D.反映了领导人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的认识
解析:选C 关键信息:十一届三中全会、权力过于集中、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公报》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可由“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体现,不符合题意;题干述及“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反映当时领导人对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认识,但并没有说明明确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C项符合题意,D项排除。
2.(2014·南昌中学模拟)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1993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八条第一款中,明确规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B.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
C.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D.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
解析:选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选项排查:A项“根本上”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集体所有,农民仅是获得了使用权,提高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C项“理性回归”说法错误,从表面上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为单位,但与传统社会小农经济是有本质区别的;经济体制改革前,正是因为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因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说法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