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4·北京西城区月考)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为此,《共同纲领》规定公私企业目前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这说明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 )
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B.改善工人生产条件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
解析:选A 从材料“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可以看出,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生产的问题,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以解决饥饿和失业状况。
2.(2014·保定模拟)1953~1957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苏联193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大跨越,到“一五”计划完成时,已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中苏两国经济建设成就均得益于(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指令性计划的实施
C.对农业改造的成功进行
D.两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相互支持
解析:选B 把握时间信息1953,此时中国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对农业的改造的确对两国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后期都不同程度得出现了过激的行为,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排除C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但中国并未对苏联建设有太多支持排除D项。中苏两国均实行计划经济,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经济,选择B项。
3.(2014·北京朝阳区模拟)下列资料中,最确切的反映出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是( )
A.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了4667万公顷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B.参加互助组的农户达到4536.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9.9%
C.入社农户占总数的91.9%,参加高级社农户占总数的87.8%
D.共有人民公社233973个,参加的人民公社的农户占90.4%
解析:选C A反映的是土地改革,B只能反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C项从数据看,可以反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项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