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5届高三人教版历史总复习 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当堂)Word版含解析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279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4/10/10 9:01:16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第十九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2013·山东高考)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解析:选D 据题干可知20世纪50年代及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等信息及苏联认为20~30年代苏联进行过的农业集体化类似尝试,D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新产生的事物,苏联所没有的,排除B;中国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新事物是出现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排除A、C。
2.(2012·浙江高考)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
解析:选C 据材料关键信息“多消灭一个敌人”“大批军锹、军镐、副油箱”,工人成为工厂的主人,为了战场上的需要加紧生产,生产积极性很高,反映抗美援朝时期,排除A、B、D三项,选C项。
3.(2013·安徽高考)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解析:选D 据题干可知,从人均年龄的增长,学龄儿童的入学率来看,我们教育和卫生事业有所发展,材料设问“取决于”,A虽然也有道理,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尚未完善,排除C。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的一个方面,排除B,选D。
4.(2012·海南高考)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解析:选A 据题干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重工业发展重点放在东北地区的现象,迁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有:东北重工业基础好、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和地理位置优越(靠近苏联),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情景无关。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