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真题演练:第7讲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与祖国统一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人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313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4/10/9 14:40:13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第一模块 第三单元 第7
[命题视角透析]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三大基石,高考试题重在要求考生掌握三大制度形成的过程、特点和发展演变。
2.2015年高考命题将会继续注重利用丰富的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三大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意义;注意将中国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与人权问题联系起来思考,从现代化的角度理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考查三大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注重命题考查的时代感与现实感。
3.“一国两制”是新中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国策,高考试题一般从理论的形成和成功的实践两个角度考查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分析,突出“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巨大成功。海峡两岸关系有很大的发展,高考试题主要从积极的一面考查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
[真题实战演练]
1.(2012·广东卷)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解析:A项,从题干中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可知时间信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B项,同上,正确;C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1956年提出的,是为了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排除;D项,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定,排除。
答案:B
2.(2013·江苏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1949年的新政协会议旨在筹建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安排在港民主人士北上及民主人士参加筹备新政协的主要目的是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故选A项。B项表述不当,民主党派恢复其各级组织主要由各民主党派自己进行,与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举动无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在1956年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于1953年,故C、D两项可排除。
答案:A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