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地理试题
高中地理编辑
【复习方略】2015届地理(湘教)-6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 解题技巧+双基达标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湘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地理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240 K
    上传用户地理sikao
  • 更新时间2014/9/30 15:03:21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第六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
(2014·济南二模)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
A.②                          B.③
C.④                                                    D.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Ⅰ——①                                         B.Ⅱ——③
C.Ⅲ——⑤                                         D.Ⅰ——⑥
解析: 理解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是判读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的关键。第(1)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可知②代表重熔再生作用,③代表岩浆活动,④代表地壳运动,⑤代表变质作用,昆仑玉和大理岩都是变质作用形成的。第(2)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死之后其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答案: (1)D (2)A
本题组关键是理解两类岩浆岩的区别。岩浆岩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它们均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侵入岩是由地下岩浆上升到一定部位(但未到地表)侵入到围岩中,停留在地下缓慢冷却、凝固而成,其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喷出岩是由岩浆直接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其特点是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流纹或气孔。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精品专题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