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十四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人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158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4/9/29 8:58:19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专题整合
通史概览
历史时段
通史线索
历史特征
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思潮(1840~1919)
(1)19世纪40年代,面对外来侵略,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19世纪60年代,面对清政府的内忧外患,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3)19世纪90年代,面对西方侵略的加剧,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戊戌变法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4)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5)1917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李大钊首举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1)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
(2)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3)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不断深入的复杂历程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推动了辛亥革命进程,推动了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
(2)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到来
(1)三民主义以民权主义为核心,倡导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由单纯追求西方的民主共和到提出“三大政策”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