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概览
|
过渡时期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文革”时期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内容
|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
|
有成功的经验,如1956年中共八大和1960年的八字方针;也有曲折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1966~1976年的十年“文革”,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
主旨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经历曲折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
第18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考纲要求]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考点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
1. 国营经济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建立起国营经济,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 过渡时期总路线
3.“一五”计划
4.三大改造
[思维导图] “一化”与“三改造”之间的关系
思维发散 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
政治上: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必修1)
经济上:我国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修2)
思想上: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必修3)
文化上: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必修3)
一、过渡时期与“一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