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配套作业40 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和世界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268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4/9/29 8:43:18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课时作业(四十)
1.(2014·滁州市模拟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6年8月,《时务报》正式创刊。《时务报》虽名为“报”,实则是一份每期三十页左右书本式的旬刊,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为宗旨,以“论说”和翻译外报为主要内容。……梁启超等人通过《时务报》把他们的思想诉诸社会,左右舆论,“以笔舌头倾动人主”“借报章鼓簧天下”,对各界人士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胡思敏在《戊戌履霜录》中说:“自时务报出,张目大骂,如人人意欲所云,江淮河汉之间,爱其文字奇诡,争传诵之。”
——梁启超与《时务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时务报》的特点。(4分)
(2)分析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6分)
答案 (1)特点:虽名为“报”,实为旬刊;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为宗旨,以“论说”和翻译外报为主要内容。(4分)
(2)作用:对传统思想产生了冲击;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开展。(6分)
2.(2014·南阳一中模拟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三十二年)清廷宣布,为了预备立宪,必须先改官制。政治体制根本改革前,先进行行政体制改革,“路线图”并无大错。然而由于朝廷内各种既得利益集团都不愿官制改革中利益受损,结果是争斗激烈、丑闻不断。最后,清廷不得不宣布了官制改革中的“五不议”:第一,军机处之事不议;第二,内务府事不议;第三,八旗事不议;第四,翰林院事不议;第五,太监事不议。在此框架内,朝廷最终裁定中央新官制只有少数旧部被裁并,但多数未动,最多只是改名,军机处仍旧保留而不设责任内阁,宗人府、翰林院、钦天监、内务府等满人所掌管的部门全部保留。打破了以前形式上的“满汉平衡”,满族官员的权力更大,官制改革结果一公布,立宪派对清廷是否真准备立宪大起疑心,甚至直斥其为“伪改革”“徒为表面之变更”“袭皮相而竟遗精神”。
——《雷颐:清末商人政治态度的变化》
材料二 既知民为邦本,则一国以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此自学理言之者也。满洲之人入据中国,使中国民族处于被征服之地位,国亡之痛,二百六十余年如一日,故君主立宪在他国君民无甚深之恶感者,独或可暂安于一时,在中国则必不能行,此自历史事实而言之者也。
——孙中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清政府“预备立宪”中官制改革“五不议”的目的是什么?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立宪派斥责 “预备立宪”是“伪改革”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反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理由,并作简要评价。(9分)
答案 (1)目的:平衡各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分)原因:打破了以前形式上的“满汉平衡”,满族官员的权力更大;1911年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立宪成为骗局,立宪派分化。(4分)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