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基础巩固
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些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大汶口文字等。对其正确的表述是
( )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
D.具有相通性,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一些刻画符号,并不能被准确识读,但却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
2.公元前218年,秦始皇至琅邪山(今山东胶南),立 《琅邪台刻石》,主要是为秦始皇歌功颂德的。“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是其 中一段。对于“书同文字”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改变了此前文字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的混乱状况
B.有利于文化的发展、生产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
C.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D.为了突出秦始皇的功绩而人为地夸 大了其作用
答案 D
解析 “书同文字”在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一点上,应该肯定秦始皇的功绩。
3.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 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这种书体是
(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答案 D
解析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