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
基础巩固
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 )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答案 C
解析 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揭示了他的主张是
( )
A.无为而治 B.仁者爱人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答案 C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A项为老子的主张;B项是孔子“仁”的思想 ;D项虽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但与材料意思无关。
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 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答案 B
解析 A项是墨家的主张,C项是孔子的主张,D项是法家的主张。
4.某班同学在对孟子和荀子的 思想进行比较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 )
A.二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
B.二人都推崇孔子“仁”的思想
C.二人 对人性的理解高度一致
D.二人的主张都体现了民本思想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