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巩固
1.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答案 B
解析 汉初推行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国家实力增强,但仍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如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这些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要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因此答案选B。
2.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这句话反映的是
( )
A. “大一统”理论 B.“罢黜百家”
C.“天人感应” D.“仁政”思想
答案 C
解析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体现了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从而为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3.董仲舒 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君为臣纲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君臣共主
答案 A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君臣关系如同天地,君为天,荫庇养育大地,臣为地,承载着天的恩惠,主要论述了君臣关系。
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 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
A.荀子、董仲舒 B .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