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4-2015学年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规范作业: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含答案解析)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章节测试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376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4/9/27 13:54:11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7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2
0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 形成
            基础巩固
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  )
A.周礼                     B.和谐的人际关系
C.礼貌待人              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答案 A
解析 “克己复礼为仁”指儒家提倡的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遵循)周礼。本题选A项,容易错选为D项,孔子的思想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孔子政治主张中的核心内容在其教育思想上的最主要体现是
(  )
A.“中庸之道”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创办私学
答案  B
解析 “仁”是孔子政治主张的核心,分析各选项,正确的应是B项“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3.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答案 C
解析 “民为贵”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浓重的等级观念,A项显然不合题意;“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就 是要“存天理,灭人欲”,B项不合题意;D项反映了心学的“致良知”思想,也是不合题意。
4.某班同学在对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进行比较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  )
A.二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
B.二人都推崇孔子“仁”的思想
C.二人对人性的理解高度一致
D.二人的主张都体现了民本思想
答案 C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