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缺陷,这引起了处在社会转 型时期的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陈独秀)把西方国家划分为帝国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国家, 而自由民主的典范就是法国,他认为欧战是正宗欧洲文明——法兰西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变种德国军国主义之间,即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陈独秀说:“德意志以军国主义为害世界,吾人之所恶也,列国讨之,亦以尊重自由正义与和平,不得不除此军国主义之怪物。”他还特别指出,法兰西人“嗜平等博爱自由,根于天性,成为风俗也,”他们参战是“为平等博爱自由”而战。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 败的严酷的事实教育了陈独秀,使他开始认识到 协约国标榜的公理的虚假性,从而不得不相信协约国不是“天使”,巴黎没有“公理”。此时 陈独秀的观点开始有了较大的变化,他愤然质问巴黎和会“公理何在”,并对威尔 逊深表失望,(陈独秀)说“威尔逊总统的和平意见十四条,现在也多半是不可实行的理想,我们也可以叫他做威大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
《试论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
(1)结合材料一,指出陈独秀对一战性质的认识,你是否赞 同这种认识?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结合上述材料及问题,指出认识历史问题的规律。
【答案】(1)认识:陈独秀认为一战是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对法国等欧洲国家来说是一种自卫,属于正义之举。不完全赞同。原因:一战对战争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都是掠夺式的帝国主义战争。
(2)变化:从认为协约国集团是正义的到认为战争具有侵略性和强权性。
原因: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看到了西方国家的虚伪,看到了他们侵略 的本质。
规律: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