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福州质检)《汉书》载:“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这次改革( )
A.废除了分封制度 B.削弱了封国势力
C.体现了儒学独尊 D.改行三省六部制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题干中材料反映了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制度的变化,在汉初诸侯王实际统治其封国,分官设职大致模仿朝廷;汉景帝时诸侯王失去对其封国的统治权,失去官吏的任免权,行政机构的规模也大幅缩小,据此可以判断出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
2.(2014·吉林九校联合体)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 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可用排除法解答,A项与“官员不入酒肆”不符,排除;B项的“严密的反腐机制”不准确,排除;题干中材料并未涉及君主,排除C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