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四单元 第34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06 K
    上传用户xueshan
  • 更新时间2014/6/12 19:07:00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第34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2 013·广州海珠区检测)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扶助农工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致国家富强……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的提示,孙中山关于解决民生方面的办法是平均地权。故选C项。
2.(2013·湖南联考)“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反映出(  )
A.民众的思想觉悟已经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
B.民众将推翻帝制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
C.清政府已经不得民心
D.推翻帝制已成为民众的心声
[答案] B
[解析] 从题目材料可以看出民众认为清室退位就天下大事已定,“民国共和”也取得了名义。对于其实质,民众并不关注。这说明很多人不能区分推翻清政府和建立民国共和。所以B选项比较符合。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