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2013·广东六校联考)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 ,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 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中的“治田、宅、桑、衣帛”等信息,可以判断为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状态,C项符合。A项材料信息中未体现;B项与材料矛盾,D项不全面。
2.(2013·惠州调研)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商品流通不畅 D.传统手工业产量不高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节俭思想的根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正反映了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选择A项。
3.(2013·南京调研)《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为评。”该工具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