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银川九中2014届高三第五次月考)某学者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篇》)。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 B.早期国家诞生 C.王的出现 D.世袭制的确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史料理解、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芒芒禹迹,划为九州"意为大禹走过的地方,成为了现在的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意为在夏王朝时,因为社会混乱,所以当时的统治者禹制定了一部刑法,被称为禹刑,即夏朝已经有了刑法;"鲧作城郭"意为鲧建立城郭,综合分析可推断作者意在说明早期国家诞生,因此B符合题意。而ACD均与材料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
2.(浙江省“六市六校”联盟2014届高考模拟考试)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因此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有家规行规,如“传子不传女”。这种现象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规定,周天子和诸侯的位置由其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或卿大夫,女儿没有继承权。材料中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随夫,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传子不传女”,这些现象是受宗法制的影响。
3、(山东省临沂市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期中考试)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
A.社会宗法观念 B.血缘亲族团结 C.家族观念流行 D.散漫自私意识
答案:A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亲兄弟”“父子兵”“家族组织”等可知这些现象由宗法制所致。故本题应选A项;A项含B、C、D三项的内容,故B、C、D三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设问要求“根源”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