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古代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合起来代指古时国家大事祭祀。《汉书•高帝纪下》载:“又加惠于诸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高帝此举( )
A.体现了以农立国的思想 B.体现了皇权与神权的统一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
2.马克垚在《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国的粮食种植农业是高度劳动密集型的、先进的集约化农业,而西欧农牧混合的农业则是生产技术落后的、带有原始性的粗放型农业,在农业发展阶段上比中国的集约化农业落后得多。”可见,“集约化农业”的主要特征是( )
A.自给自足 B.广种薄收 C.集体耕作 D.精耕细作
3.宋代有人说“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一换家”。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 B.市民阶层崛起
C.城市化程度加深 D.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4.1786年毕沅的一件奏折记载:“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变卖糊口。近更有于青黄不接之时,将转瞬成熟麦地贱价准卖。山西等处富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贫民已经失业,虽遇丰稔之年,亦无凭借。”材料所述现象对当时经营方式产生的影响是( )
A.土地买卖频繁 B.租佃关系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 D.庄园经济盛行
5.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个体手工业
6.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一堂题为“大唐长安商业”的探究课,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史料,其中不符合探究课主题的是( )
A.“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
B.“皆云西市有贾胡及波斯邸,能辨识珠宝”
C.“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
D.“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
7.某同学在写一论文,其中涉及“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这一论点,下面能作为他写作的论据的是( )
A.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 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出现著名的商帮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