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秦朝暴政中,严重违背这一条的是
A.徭役繁重 B.刑罚严酷 C.赋税沉重 D.土地兼并
2.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的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汉代丝织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3.时代《闽部疏》载:“凡福之模由(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下列对甲、乙、丙、丁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 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为本,工商为末”,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反对工商为末
5.《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下表是中国19世纪后半期经济状况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特点有
项目 民族企业 官办企业 外商企业
企业数(家) 300 31 1931
资金(万元) 729 1753 9782
①资金少 ②规模小 ③技术力量强 ④具有分散性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