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拨] 新课标下的高考,大多数考题设置了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诸多有效信息中,主题语是最关键的。所谓“主题语”就是一道题中最关键的部分,也可以称作“题眼”。比如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一句话,在阅读材料时,要寻找其中的特殊性,获取有效信息,弄清试题究竟要判断什么或者要求回答什么?这种咬文嚼字、把握主题有助找寻正确答案。
[高考例析] (2013·高考重庆文综卷)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
A.自由流通的支票 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
点评: 本题的“主题语”是“便钱”,“便钱于诸州便换”。解答时可从主题语中获取有效信息:宋真宗时,允许民间资金进入都城,进行金融兑换业务。商旅携带便钱到诸州可以兑换成货币,以便进行交易。因此,这里的“便钱”显然不是自由流通的支票,也不是国家发行的债券,而是宋代商人兑换货币的凭证。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真宗时还未流通。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