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1.“双百”方针
(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2)内容:艺术问题上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实行百家争鸣。
2.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1)长篇小说创作繁荣:如《红岩》《红日》《红旗谱》等。
(2)电影艺术勃勃生机:如《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等。
(3)戏剧创作百花争艳:如《龙须沟》《茶馆》《蔡文姬》等。
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1.十年动乱
(1)导火线:1965年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的发表。
(2)“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全国各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除“四旧”。
2.文化凋零: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八亿人口八个戏”成为当时文艺状况的真实写照。
三、文化事业的繁荣
1.背景
(1)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明确方向:1979年10月,第四次文代会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
2.表现
(1)文化艺术奖的设立:如“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等。
(2)改革开放后,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