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学艺术(含现代)
一、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中国的古代发明中被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火药和印刷术( )。
2.推动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 ( )。
3.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 ( )。
4.明清统治者曾把《水浒传》列为禁书,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歌颂了人民的抗争精神 ( )。
5.南宋词人的许多词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
6.唐代绘画倡导法度,雍容华贵,主要是因为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
7.乾隆年间,徽班进京最初是为了满足宫廷休闲娱乐的需要( )。
8.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一靠政府,二靠科技( )。
9.从人文精神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籼型杂交水稻( )
10.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1956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双百”方针的提出(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迎接农历新年的活动在海外一年比一年火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在过年的时候放烟花、爆竹。作为“烟花、爆竹”主要原料的火药最早可追溯到什么时期?
答案 唐朝。
2.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与之相关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需求。
3.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他这一观点主要是强调了农业生产要注意什么?
答案 农业生产要不误农时,因地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