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4届高考历史强化提能专训: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关系与竞争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二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396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4/4/26 9:00:53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提能专训十三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两种社会制度的关系与竞争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河北省普通高中质检)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将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坍塌视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
A.不诉诸武力的冷战方式保障了经济的安全
B.德国的再次统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C.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D.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东剧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柏林墙的坍塌”意味着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开始瓦解。弗格森称其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应该是从全球经济环境的角度论述的,即一部分国家放弃了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举措客观上有利于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2013·海南单科)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在历史上“第三世界”曾被赋予不同的内涵,1952年正是两大阵营形成之际,所以第三世界主要指的是两大阵营之外的国家;到1974年毛泽东把两个超级大国定为第一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为第二世界,广大亚非拉属于第三世界。法国学者眼中的第三世界显然是前者,所以A项正确;B项及C项中的“华约”都发生在1952年之后,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因为毛泽东所说的第三世界是独立后的亚非拉地区国家,而非独立国家也谈不上成为一股政治势力。
3.(2013·河北省普通高中质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  )
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D.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