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奴隶制土地国有制确立 B.封建王权虚弱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土地兼并严重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高转筒车的发明 C.耦犁技术的普及 D.曲辕犁的推广
3.文献记载:“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这里的“此渠”是指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井渠
4.“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段话描述的生产工具是
A.筒车 B.翻车 C.曲辕犁 D.水排
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下图)中的三件器皿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它反映出当时
①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 ②中国古代制瓷技艺领先世界
③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B.主要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
C.制作工艺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
D.畅销海内外,备受青睐
7.以下是某电视剧剧本中西汉长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晚上“市”门紧闭
8. 最早打破坊市界限,将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的朝代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9.中国古代晋商普遍认可“君子爱财,生财有道”;徽商胡仁之说:“平则人易亲,信则公道著,到处树根基,无往而不利。”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崇尚的商业精神是
A.重义轻利 B.讲求信义
C.勤俭致富 D.见利忘义
10.清朝时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这说明,当时这一政策的实质是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严令禁绝对外贸易
C.扩大对外贸易 D.支持海外贸易
11.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