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反映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分散性 D.脆弱性
2、《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
A.春秋战国 B.西汉 C.东汉 D.隋唐
3、“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土地兼并的严重性
C.生产技术的完善性 D.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4、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海禁政策
5、宋代王若叟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一道奏疏中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
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C.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6、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
A.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 主要从事商业生产
7、清代学者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记载反映( )
A.棉布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B.棉花种植由边疆地区向内地扩展
C.棉纺织技术不断革新并日益推广 D.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