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3-2014新课标同步课堂必修三第一部分 把书读厚——教材同步导学: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章节测试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627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4/4/18 15:26:38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背核心语句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
2.儒家提倡“德治”“仁政”;老庄之学崇尚自然,主张“无为”,法家主张奖励耕战,推行严刑峻法;墨家提倡“兼爱”“非攻”“节用”“尚贤”。它们都影响了中国文化进步的历程。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记知识纲要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
(1)社会基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阶级基础: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3)文化基础:教育和学术领域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
2.表现
(1)道家:老子和庄子。
(2)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
(3)法家:商鞅和韩非子。
3.影响
(1)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互相诘难、批驳,展开争论。
(2)诸子百家冲破了礼法束缚,四处游说,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时期的孔子思想
(1)思想核心:“”,要做到待人宽容。
(2)政治思想:
①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